标题: 《所见》:牧童骑牛,蝉鸣悠扬——品读袁枚的古诗魅力
内容: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千百年的智慧与情感。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精选了113篇古诗词,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袁枚的《所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注释: 袁枚(1717~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散曲家。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著有《随园诗话》等。振:振荡。林樾:指道路旁成荫的树木。意欲:想要。鸣蝉:鸣叫的知了。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闭口,站在树下不动了。
赏析: 《所见》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古诗,描绘了牧童在郊外的欢乐场景。前两句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的自在与欢快;后两句则转为静态,描绘了他想要捕蝉时静静站立的情景。在这一动一静之间,袁枚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牧童形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赏。
通过《所见》,我们能够感受到袁枚的诗歌魅力,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智慧。希望同学们在诵读中,能够深刻理解这首古诗的韵味,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转载请注明来自杭州裕僖礼品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二十九):所见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