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润色如下:
逐浪新闻记者 马艳
11月8日,在第二十五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以专题展览《为了正义与和平——武汉抗战中的国际友人特展》为依托,以新闻记者为主体,举办“致敬记录的力量——我眼中的武汉抗战国际记者”初心故事汇活动,通过写祝福、观展览、讲初心的形式致敬时代记录者,也缅怀武汉抗战中以新闻记者为代表的国际友人。
此次展览撷取武汉抗战期间在武汉有过重要活动、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以新闻记者为代表的20余位国际友人,通过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及视频资料、50余件实物展品,真实反映了他们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纷纷表示,许多外国友人的名字和故事之前都听说过,但参观了此次展览后,他们才了解到这些国际友人与武汉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也更加懂得了作为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和担当,纷纷向这些伟大的国际友人致敬!
武汉八办纪念馆馆长周静在致辞中表示,记者被誉为一个时代的良心,为真相而战斗是这个群体与生俱来的使命。
1938年以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等新闻记者为代表的一大批国际友人聚集战时首都武汉,他们以手中的笔、相机、摄影机为武器,为中国抗战客观报道,奔走呼号,为处于战火纷飞艰苦环境中的武汉人民带来了帮助,更带了正义的呼声与生命的慰藉,他们这种为真相而战斗的正义之举和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铭记与感怀。
作为媒体人和文博人,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讲好这段令人感怀的历史故事,传承好这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来自逐浪新闻的马艳记者结合自己的记者生涯,分享了一路上的很多生动时刻,并围绕湖北广电新闻记者们在2016年抗洪一线和2020年疫情前沿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作为新闻人的使命和担当。她表示,“每一位全力以赴、尽锐出战的新闻人都是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舆论氛围的新闻一线工作者,新闻战士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作为一名从教15年的教育工作者,来自江岸区融媒体中心的祁熠老师于2022年以融媒体作品《一人一墩!江岸区这所小学实现冰墩墩“自由”》成功打入新媒体赛道,成为一名全媒体单兵。在故事汇上,祁熠老师讲述了自己在采访一线的生动实践和深刻感悟,诠释了什么是好记者,怎样做一名好记者以及何为好记者的新闻理想。她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能从事这一行业,用镜头记录大美人间,用故事讲述盛世华章。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刘璞、张文慧分别以《让新闻更有力量,让新闻人更有力量》和《在新闻的浪潮中,做时代的共振者》为题,分享了自己对新闻行业和记者身份的认识,并结合《为了正义与和平——武汉抗战中的国际友人特展》中国际记者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当初报考新闻专业的信念以及选择深耕新闻行业的动因。
李可欣从红色场馆工作者视角,分享了自己新闻院校毕业后选择文博行业的初衷及工作中的感悟。她表示,讲述真实、展现美好、传承历史,是文博与新闻共同肩负的使命,是它们共有的魅力,也是她成为一名文博人的初心所在。她希望能将所学的新闻知识与红色文化传播相结合,让历史的声音在新时代的天空下回响得更加嘹亮。
此次“致敬记录的力量——我眼中的武汉抗战国际记者”初心故事汇活动,不仅是为了缅怀武汉抗战中以新闻记者为代表的的国际友人,更是致敬英雄、传承精神的赞歌,是思想教育、精神洗礼的集会。今后,武汉八办纪念馆将持续创新,以更高格局、更大视野、更新角度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社教活动结合的新模式,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
转载请注明来自杭州裕僖礼品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我眼中的武汉抗战国际记者》图片展在武汉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