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中,有一首咏雪诗,你是否还记得?
是的,那就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多年以来,无论是小朋友、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是这样背诵的。
然而,近日我翻阅新教材教辅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动。语文园地一的谜语诗最后一句,从“飞入水中都不见”变为了“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一改动,让我对这首诗的出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搜寻,我发现它竟然与清代乾隆的《飞雪》诗内容完全一致,只是结尾稍作改动。
除了这个版本,还有郑板桥的《咏雪》,其最后一句是“飞入梅花都不见”。那么,为什么新教材选择了“飞入芦花都不见”这个版本呢?
这背后,其实蕴含了深层的文学和美学考量。从形神兼备的角度来看,“飞入芦花都不见”更能捕捉雪花的轻盈与洁白,与芦花的蓬松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雪花,是白色的,轻盈的。当“雪花”飞入“水中”和“梅花”中,我们更多地是描述雪花附着在物体上的状态,而“飞入芦花都不见”则更能展现雪花在空中飘飞的动态,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雪景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杭州裕僖礼品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谜语诗改了?改成什么了?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