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篇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译文及阅读训练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广泛且题型灵活多变,要求学生以新思维理解和感悟古诗文内涵。@泽光书院 精心整理了初中课外20篇短文言文原文、译文及阅读训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感、悟的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书遂大进:书法的进步
- 平生于书:对于写字
-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模仿
- 或答人简札:有时
-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 译文: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 答:文征明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书法技艺越发精妙。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 秦青弗止:阻止
- 响遏行云:止住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
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 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自满自足,否则将失去继续进步的机会。
-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 答:薛谭虽然一开始犯了错误,但他能够知错就改,重新向秦青学习,这种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值得肯定。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 ①啖粥而读 音:dàn 义:吃
- ②辄以水沃面 音:zhé 义:就
- ③食不给 音:jǐ 义:够
-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chán 义:说坏话
-
“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
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晚昏沉困倦,就用冷水洗脸。
-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
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 ①范仲淹幼年时家庭贫困,有志于天下,刻苦自励。
- ②做官后,以天下为己任,奋不顾身。
- ③表达先忧后乐的人生态度。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以此类推,其他篇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训练内容将按照相同的格式继续填充。
转载请注明来自杭州裕僖礼品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二十篇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译文及阅读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