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岁的李白,心怀“四方之志”,辞别故土,踏上了谋求政治出路的旅程。在八月的峨眉山,他仰望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美景,吟唱出了《峨眉山月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浪漫情怀,更通过“峨眉山月”这一意象,传达了他内心的鸿鹄志、孤独行与思乡情。
一、鸿鹄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这半轮秋月之下,李白的壮志如同江水般澎湃。他怀揣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踏上了这段千里蜀江行旅,准备在大唐帝国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二、孤独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连夜出发,沿着岷江向三峡驶去,却未能与朋友相见。这短暂的旅程中,他孤独前行,面对未知的前路,内心充满了彷徨与孤独。然而,峨眉山月如影随形,陪伴着他,为他照亮前行的道路。
三、思乡情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在离开故土的那一刻,心中难免泛起思乡之情。峨眉山,作为他心中的家乡象征,与月相伴,成为了他心中最深沉的记忆。在这首诗中,峨眉山月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家乡、是回忆、是眷恋。他始终惦记着峨眉,惦记着那片曾经养育他的土地。
《峨眉山月歌》不仅是李白对峨眉山月景色的描绘,更是他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浪漫诗人背后的孤独与思乡,以及他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转载请注明来自杭州裕僖礼品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鸿鹄志、孤独行、思乡情 ——《峨眉山月歌》赏析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