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消防员抓到的是无毒的菜花蛇,学名王锦蛇。这种蛇在中国南部省份广泛分布,成年个体的身长普遍超过两米,体重在五至十公斤之间。菜花蛇最显著的特征是背部颜色以淡黄色为主,夹杂着黑色条纹。因其背部的黄色与油菜花相似,加之黑色条纹类似汉字“王”,并带有浓烈臭味,故得名“菜花蛇”或“臭王蛇”。
菜花蛇被誉为毒蛇的克星,其体内拥有抗血液毒素的抗体。虽然无法对抗含有神经毒素的毒蛇,如银环蛇和眼镜蛇,但对大多数毒蛇仍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民间有“一里王锦蛇,十里无毒蛇”的说法,这也使得菜花蛇被誉为中国最强的无毒蛇。
菜花蛇捕食毒蛇的能力究竟有多强?它懂得如何迅速结束捕食。尽管是无毒蛇,但菜花蛇的攻击力不容小觑:体型巨大,绞杀能力也不弱。它会用强壮的身体紧紧缠住猎物,再用嘴巴紧紧咬住毒蛇的脖子,使其无法挣脱。被菜花蛇缠住的毒蛇,自然会成为它的腹中餐。
菜花蛇对付小体型的毒蛇可谓百战百胜,但面对含有神经毒素的巨型蛇,如银环蛇和眼镜王蛇,它几乎不敢攻击。因为这些蛇一旦打起来,双方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菜花蛇虽然可以勒死毒蛇,但也会被神经毒素毒死。
除了捕食蛇类,菜花蛇还会捕食老鼠、鸟类以及蜥蜴等爬行动物。它最喜欢的是偷吃村民家的鸡蛋,因为鸡蛋既有营养又容易获取。而一些不幸的菜花蛇,要么在偷吃鸡蛋时被村民抓住,要么因吃得太多而动弹不得。
四川成都的消防员曾处理过这样一起事件:一条菜花蛇偷吃了养鸡场的鸡蛋,在逃跑过程中,因肚子肿胀被卡在鸡栏网上。消防员迅速夹住蛇头部将其控制,另一名队员用剪刀将蛇身上的网剪开,将蛇安全解救并带到野外放生。
而另一条菜花蛇的遭遇则更为滑稽:安徽一村民发现家中鸡窝有一条卡在屋檐下的菜花蛇,立刻报警求助。消防员到达现场后迅速控制了这条“偷蛋贼”。令人惊奇的是,这条蛇的肚子鼓鼓的,但鸡蛋却不见了。消防员猜测可能是菜花蛇误食了假鸡蛋,便立刻带它去野外排泄。最终,将菜花蛇放归自然。
菜花蛇之所以被称为“臭蛇”,不仅因为其凶猛的攻击力和强大的抗毒能力,还因为它独特的防御机制——“放屁”。菜花蛇的肛门及皮肤上有许多腺体,可以分泌出有浓烈臭味的液体。这种臭味像臭鸡蛋一样,而且持续时间长,甚至可达三天之久。当遇到天敌时,菜花蛇会利用这一防御机制,通过肛门向天敌喷射臭气,使其晕头转向,从而逃脱。
此外,菜花蛇的臭味对许多动物来说也是致命的。许多依赖嗅觉捕食的动物会因此暂时丧失捕食能力,因此许多动物不会主动攻击菜花蛇。这也大大提高了菜花蛇在野外的存活率。
尽管菜花蛇在野外活动频繁,但它们也会偶尔“住”进村民家中。这类菜花蛇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家蛇”。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家蛇有着特殊的尊重,认为它们是镇宅之宝。虽然这种观念大多基于封建迷信,但其中也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家蛇的存在通常意味着家中存在老鼠,而家蛇可以帮忙消灭老鼠,这对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尽管菜花蛇在民间受到一定的尊重,但它们的命运却并非都如此幸运。菜花蛇因体大肉多、性格温和且不怕人,常成为不法分子的捕猎目标。他们捕捉菜花蛇后,会剥皮、食用、入药或泡酒,几乎不放过其任何价值。这导致中国的菜花蛇数量大减,成为濒危物种。
鉴于菜花蛇在控制疾病传播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数量减少,国家于2008年8月1日将菜花蛇正式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单。这意味着捕杀菜花蛇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尽管蛇类在人类眼中可能令人毛骨悚然,但它们对于控制疾病传播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平等对待每一种生物,不应仅凭个人好恶来评价它们。
如果不喜欢家中有蛇出现,应尽快报警或请消防员帮忙处理,或利用牢固的夹子抓住蛇身并放生。但请记住,千万不要随意打死它们,除非你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自杭州裕僖礼品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菜花蛇战斗力有多强?自身无毒却能吃毒蛇,遇到危险就“放屁” 》